水利部:“十四五”時期要提升四種能力保障國家水安全

2021-9-10 14:11:13來源:和訊網

9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水利事業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情況。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黨中央對水利發展擘畫了新藍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賦予了水利發展的新期待。保障國家水安全,“十四五”時期要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能力、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提升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的四種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水利系統,推動水利改革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圍繞保障防洪安全,守護江河安瀾的發展環境。水利部門堅決貫徹“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不斷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大江大河基本具備了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目前,全國已建成各類水庫9.8萬多座、總庫容8983億立方米,修建了各類河流堤防43萬公里,開辟了98處國家蓄滯洪區,占容積達到1067億立方米。以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為主要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成為暴雨洪水來臨時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一張“王牌”。

圍繞保障飲水安全,解決農村吃水的歷史難題。“十三五”期間,2.7億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171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1095萬人告別了高氟水、苦咸水。“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分別從82%和76%提高到88%和83%。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夯實農田灌溉的堅實基礎。經過大規模水利建設,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4億畝發展到2020年的10.37億畝。“十三五”期間,節水灌溉面積從4.7億畝增長到5.7億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36提高到0.565。在占全國耕地面積54%的灌溉面積上,生產了全國75%的糧食和90%的經濟作物,水利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圍繞保障供水安全,完善集約優化的配置體系。我國水資源短缺,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必須堅持開源節流并重。一方面,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科學規劃建設南水北調等一批大型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初步形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另一方面,堅持節水優先,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全面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2020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57.2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2.9立方米,分別比2015年下降28.0%和39.6%。我國以占全球6%的淡水資源保障了全球20%的人口用水,創造了世界17%的經濟總量。

圍繞保障生態安全,維護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我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推動人水和諧共生。全國31個省份全部建立了河長湖長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湖長達到120余萬名,河湖面貌明顯改善。實施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部分地區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子牙河等多年斷流河道實現全線貫通。實施水量統一管理與調度,黃河連續22年不斷流,黑河下游東居延海連續17年不干涸,塔里木河重現生機。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2012年的63.5%提高到2020年的88.9%。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十三五”期間,水土流失面積從282.8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69.3萬平方公里。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強調,當前正處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起點上。“十四五”時期水利保障國家水安全要提升四種能力,重點有四項重大舉措:立足于水資源空間均衡,堅持節水優先,量水而行,構建完善“南北調配、東西互濟、多元保障”的國家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遵循洪水發生的規律、演進的規律,以流域為單元,構建完善以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為主要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以河流湖泊生態系統質量的提升、穩定性的提升為核心,加強水源涵養,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實施生態保護治理工程,恢復水清岸綠的水生態系統,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實施路徑,全面加強算據、算法、算力建設,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

HD老熟女BBN,出差我被公高潮A片,一个添下面两个吃奶把腿扒开,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